鸿蒙 to B 才是真正的“开天辟地”
过去,当人们以为华为开发鸿蒙操作系统,是为了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打一个漂亮的“翻身仗”时,它已经朝着更广阔的新天地进军。
9月14日,国家能源集团携手华为公司共同发布“矿鸿操作系统”,从底层为煤矿行业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提供服务。据介绍,作为新一代的工业物联网操作系统,“矿鸿操作系统”将围绕操作系统构建生态,并成为工业互联网的重要载体。
消息一出,舆论哗然,这无疑将成为华为乃至整个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里程碑事件,意味着鸿蒙打破边界,首次进入到工业领域。或许在华为将其命名为“鸿蒙”的时候,手机操作系统就已经不是华为的“星辰大海”了,鸿蒙to B,才是“开天辟地”的开始,而“重头戏”还在后头。
鸿蒙的“星辰大海”鸿蒙的“星辰大海”是成为下一代工业互联网的底座。
业内人士认为,“矿鸿”的商用,只是开源鸿蒙挺进工业互联网的第一步,但这一步却体现了操作系统支撑万物互联网的一大步。
无论在工业制造领域还是智能化设备领域,操作系统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焦点。与此同时,操作系统也是国家“核高基”重大科技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正如华为高级副总裁、煤矿军团董事长邹志磊所言:“今天(9月14日)是(华为)里程碑的事件。移动互联网过去十年发生的事,未来会在工业互联网再次发生。鸿蒙在矿业的应用潜力,也远远超过预期,鸿蒙将成为下一代工业互联网的底座,解决矿山的最后一公里问题。”
事实上,早在今年6月2日,鸿蒙(HarmonyOS 2.0)面市前,华为就已明确,鸿蒙更重要的意义它属于物联网时代的操作系统,华为绝不会再做一个安卓或IOS,这就意味着鸿蒙将不仅局限于手机以及手机周边领域,而是将面临更广阔的市场、行业空间。
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总裁王成录提到,“矿鸿操作系统”使得鸿蒙操作系统的应用从to C领域扩展到to B领域,实现了多制式物物互联,让井下设备间的连接更自由,设备间的对话也有了统一语言,是助力煤炭行业智能化的关键事件。
据悉,2021年9月,搭载矿鸿操作系统的井下液压支架控制器/巡检机器人产品将率先发布,将来将应用到井下更多设备上,并将矿鸿推广到整个煤矿行业。此外,华为将帮助和赋能行业伙伴,基于OpenHarmony开发面向各个领域的操作系统,去开发面向各行各业商用的版本,促进各行各业的转型。
煤矿智能化正当其时传统的煤矿产业,想要实现信息互通是非常困难的,这给矿场的运转带来诸多难题,也无法全面保障矿山安全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提到,煤矿智能化还处于初级阶段,此时正迎来各种传统终端及设备“旧改”和新建的大机遇,越来越多的装备将启动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,这个领域目前没有市场集中度高的操作系统,“矿鸿操作系统”在这个领域率先发布正当其时。
华为对煤矿的布局不仅仅是在操作系统领域。
去年12月7日,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到访华阳集团,并下矿考察了全国首座5G煤矿;2月9日,由山西省人民政府、华为、晋能控股集团等单位联合成立的“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”在山西太原揭牌,任正非出席了揭牌仪式。
任正非表示:“在5G应用上,世界上多数ICT公司都没有选择矿山作为突破口,但我们选择了矿山。中国有5300多个煤矿、2700多个金属矿,如果能把8000多个矿山做好,我们就有可能给全世界的矿山提供服务。”
“当前的智能矿山发展面临诸多挑战,唯有建设统一架构的工业互联网平台,才能彻底解决问题。”邹志磊称,“矿鸿操作系统”通过独特的“软总线”技术,在煤矿领域第一次实现了统一的设备层操作系统,以统一的接口和协议标准,解决了不同厂家设备的协同与互通的问题。
“智能矿山的本质是工业互联网,鸿蒙可以把矿产下面的所有设备连接起来,虚拟成一个超级终端,把很多脏活累活、很多危险工作慢慢替代掉,让下一代煤矿工人穿着西服、打着领带坐在办公室里挖煤。”邹志磊进一步补充说。
据介绍,矿鸿操作系统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助力煤炭产业的数字化转型:一是共同打造煤矿工业互联网、建设未来煤矿,有效解决“产业安全”问题;二是通过制定煤矿行业接口、协议标准,有效推进行业适配;三是打磨煤矿工业物联网操作系统,实现工业控制体系的国产、安全可信;四是构建煤矿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,推进数字经济和能源经济的融合,实现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则指出,“矿鸿操作系统”作为矿山场景的操作系统,为整个装备行业提供了一个国产平台、标准的接口和数据规范,众多煤矿装备厂家可以力出一孔、共建共享、互通有无,有助于加快矿智能化装备的发展。“矿鸿操作系统”在国家能源集团的首次商用,将对我国智能化煤矿建设起到示范作用。
华为的工业互联网“版图”从苹果和谷歌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的成功经验来看,通过底层操作系统形成自身的生态圈是关键的原因,而在工业互联网领域,要想成为生态的构建者,拥有自主的底层操作系统也必然是关键所在。
结合华为在5G、云平台等领域的布局,加上此次的鸿蒙操作系统在工业领域的创新性突破,华为的工业互联网“版图”日渐清晰:形成了由底层芯片/操作系统到平台再到应用的广泛布局,实现产业链全打通。
可以看到,华为已经开启了全面to B的进程。
此前,任正非就明确表示,华为以前的通信网络主要是联接千家万户,为几十亿人民提供联接。但是到了5G时代,主要的联接对象是企业,比如机场、码头、煤矿、钢铁、汽车制造、飞机制造……“这些都是我们不熟悉的领域,所以我们在各个领域都成立了联合实验室,以便了解这些行业的需求。”
华为凭借自身专注于ICT领域三十余年的实践经验,携手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了覆盖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、边缘计算、以5G为代表的数据传输网络、华为云服务、AI行业智能的全价值链闭环。通过“行业+生态”的部署模式,以不同行业数字化业务场景创新为目标,不断深耕行业、聚焦场景,更加务实地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落地。
从网络层面来看,联接技术一直是华为的强项,在全球角力5G技术过程中,华为已经占据领导者地位。通过联合运营商和行业合作伙伴,华为提供包含差异化的行业专网解决方案,如5G、NB-IoT、TSN、工业PON,满足便捷接入、高效可靠、专网保障等差异化行业客户需求。针对工业园区、生产车间、智慧工厂等场景,提供网络加计算的融合解决方案。
从平台层面来看,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FusionPlant定位做工业互联网领域的“黑土地”,围绕企业的生产制造流、产品生命周期流和价值创造流三大业务流,帮助工业企业智能化升级。面对不同类型行业和企业对三大流程的差异化需求,华为云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技术,比如应用开发使能,数据使能和AI使能。
如果说过去十年是移动互联网的“黄金十年”,那么未来十年将是工业互联网的“黄金十年”,现在,又到了一个等待辟天地、见天日的新“鸿蒙时代”,且看华为如何“开天辟地”?